哦,八十年代
不知道我是否算是八十年代的人。从1981年到1989年,我完成了从初中到大学的全部经历,所谓的大学,只是一个二年制的大专。
八十年代初,整个中国社会激荡着一种奋进气息。仍然历历在目的是,我心怀憧憬地想望:实现四个现代化,二十一世纪,那时候我还活着不?我的天,算算不到四十岁,那当然应该是活着的啦。2000年,2的后面是几个零?我的天,竟然是三个零。
还有那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无疑是八十年代的主打歌。在镇(那时公社刚刚改称“镇”)重点初中大通铺的集体宿舍里,同班同学王丰国经常用他的小收音机收听“八音盒”节目,我们有几个同学方便时就围在一堆“蹭听”享受一下。有一天播放的正是这首歌。王丰国问我:你能从头到尾唱一遍?
那天是我第一次试着唱完她——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啊,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啊,亲爱的朋友们
创造这奇迹要靠谁
要靠我,要靠你
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啊,亲爱的朋友们
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
挺胸膛,笑扬眉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啊,自豪的朋友们
愿我们最后地举起杯
挺胸膛,笑扬眉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这歌词够长的,我至今怀疑当年是不是完整地唱了下来。而且直到写作此文百度歌词时,我才知道,我一直以为原唱是我们山东的美女老乡彭丽媛,事实上或许未必。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这美妙的图景,在我今天的脑海中也常常鲜活地呈现出来。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这豪迈的气概,直至今天,也常常鼓舞着我。
大概在2008年前后,我在原工作单位参加中层干部的竞聘,在面试考场我吟诵了“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既想借此表达我对人生、对社会的积极态度,也想激发出面试领导应该存有的青年时代的那种豪气,获得气息认同。遗憾的是,这种一厢情愿最终化作了泡影。
大约在2011年前后,在原工作单位改制某周年庆典典礼上,忽然听到了一首歌,曲调流畅,节奏明快,蓦然有一种回到八十年代的感觉,那是《二十年后再相会》——
来不及等待,来不及沉醉
噢,来不及沉醉
年轻的心,迎着太阳
一同把那希望去追
我们和心愿再一次约会
让光阴见证让岁月体会
我们是否无怨无悔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那时的山,噢那时的水
那时风光一定很美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那时的春,噢那时的秋
那时硕果令人心醉
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回味
噢,来不及回味
多彩的梦满载理想
一同向着未来放飞
我们把蓝图再一次描绘
让时代检阅,让时光评说
我们是否问心无愧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那时的天,噢那时的地
那时祖国一定更美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那时的你,噢那时的我
那时成就令人欣慰
那时的你,噢那时的我
那时我们再相会
跨世纪的新一辈
那时我们再相会
还是在写作此文百度资料时,才发现这首《二十年后再相会》,其实并非八十年代的歌曲。而是2000年的新作,是作曲家谷建芬与词作者张枚同二十年后再次合作,为纪念《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诞生20周年而作的姊妹篇。
世易时移,物是人非。怪不得,我把她误当作八十年代的作品了。
彼时彼曲,令我有点五味杂陈。心中澎湃,却又怅然若失。
“年轻的心迎着太阳/一同把那希望去追/我们和心愿再一次约会/让光阴见证让岁月体会/我们是否无怨无悔。”
“多彩的梦满载理想/一同向着未来放飞/我们把蓝图再一次描绘/让时代检阅让时光评说/我们是否问心无愧。”
在改革的劲风中吹拂了三十多年,从少年的期盼到中年的困顿。可能我心中最大的疑惑是:有多少人,可以说无怨无悔;有多少人,可以说问心无愧?我们究竟有多少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对得起我们所经历的这个时代?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山噢那时的水/那时风光一定很美。”
又是一个美好蓝图,又是一场无怨无悔。我特别关注到我们文化中的一个胎记:它总是在憧憬,它总是在描绘蓝图,可是在通往实现蓝图的道路上,它总是忽略一个个必须密密缝补的细节,无视一道道必须果断逾越的天堑,回避一些些必须勇敢承担的牺牲。它总喜欢把蓝图当作现实一样去欢呼和歌颂。
可能是八十年代给我烙印了特殊爱好的基因吧,这首《二十年后再相会》从此也成为我的一道精神小菜。之后我也常常会哼唱这首歌,但已经基本记不住什么歌词了。只是在哼哼哑哑的时候,或许一直把“我们是否问心无愧”唱成“我们是否一样心碎”了。
在八十年代,我们初中政治课上所背诵的新时期的总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据说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将近四十年后,“民主”竟然成了一个准敏感词。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6个年头,我也从一个十几岁的懵懂少年,熬成了年近五十的白发小老头。我意外地见证了少年时代科幻故事里才会有的物质和科技进步,例如我可以一点手机就能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而在八十年代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手机。可是,我也同样见证了贫富差距的扩大,见证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背后的精神恐惧,见证了高楼大厦背后的无奈蜗居,见证了权力永不止步的异化,见证了灰霾笼罩的天空。
如果说,怀念八十年代只是怀念一种氛围和气息,倒不如说我在怀念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群,和一个敢于面对落后的人群;如果说如今有些什么遗憾,那就是我遗憾于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群其实是可以集体堕落的,一个敢于面对落后的人群也可以演变为一个自欺欺人的人群。
2017年3月5日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为理性是文明的根/上海律师郭军,转载请保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