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有句话,叫作“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对这话我很有同感,其意思,我的理解是:可靠的话不是那么好听,好听的话不是那么可靠。
生活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例如有人说的话不是那么中听,听起来不顺耳,但其中的道理却是很有益处的,此正所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骗子的话大多很美妙,很动听,但很不可靠,因为往往你就是在动听说辞的蒙蔽之中迷迷糊糊上了骗子的船。
绝大多数人对于美丽的言辞有着天然的好感。阿谀奉承可以让被奉承的人哪怕是拒绝却也难免微笑,甜言蜜语哄死人一般也用不着偿命,被哄死的人纵然不多也不会太少的。
人们对于家长里短中好听的话疏于警惕也是一种善意,毕竟我们需要在好听的话中享受日常生活的和谐。但如果公共生活中充斥着好听的话,却容易造成集体精神的昏聩。社会是复杂的,人生是不易的,人类公共生活的本质,充斥和缠绕着一堆堆问题、冲突和矛盾。我们可以相信,田园牧歌、春风荡漾的公共生活语言背后,必然挣扎着一个个美服丽衣所包裹起来的困顿生命。轻松华丽的公共生活语言,不可能让文明进步,因为它不是人类生活的真实映照。
但是人们沉迷于动听的言辞却不去探究内在的真意是一种似乎很难改变的癖好。《论语》常交好时运,言语古简,似乎齐家治国平天下足矣;“道可道,非常道”,美妙深奥,我们都可得意和满足于它的“玄之又玄、众眇之门”了;此宗彼教,如今也在自由的店招下广罗信众,诵经讲典歌之咏之了;鸡汤文很流行,流畅而轻松;写一篇时论,倘若没有插科打诨的本事,恐怕也没有几人懒得去理你。总之,人们啊,对好听的言辞的执着,总是远远超出对于生活及文明之真意的关注和探究。
沉迷于好听的话和美丽的言辞,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懒惰。不善于、不乐于从动听的言辞中寻找它的破绽和谬误,不善于、不乐于从逆耳的话和枯燥难懂的文章里汲取精神发育的营养,却希望获得精神的成长,就好像仅仅打量穿着和外貌,就想迎娶一个称心如意的新娘。
我们还将在好听的话里生活很久很久,我们还会创造、欣赏并陶醉于种种以美丽言辞(包括显而易见的虚伪)构建的文章和书籍,它们形形色色,争相邀宠。我们必回报他们以毫不吝啬的宠幸。当然,不同的年代我们宠幸的标准必会有迁移。或许哪一天,读书再次成为了我们的时尚,飞机上、地铁里,甚至骑在自行车上,我们都在阅读这些美丽的文章和书籍。但我们幸福的个人生活和幸福的集体生活,都不会在这好听的话里脱颖而出。
因为,思想的懒惰,是人类文明和幸福生活的最大障碍。
2017/6/22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为理性是文明的根/上海律师郭军,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经许可后转载请保留本版权声明。侵权必究。)